省委教育工委“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教育新一轮典型事迹、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正在开展,我校各学院(部)、部门正在积极梳理新的典型案例与典型事迹。什么样的案例和事迹才能达到学校向省委教育工委推荐的要求?2024年我校民盟金陵科技学院支部基层组织建设案例、民建金陵科技学院支部主委于继明事迹、“运动金科”党建带工建品牌案例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与鲜明的特色亮点,成功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教育的典型案例、典型事迹,为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与教职员工听党话、跟党走、团结奋斗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案例,
感受“同心筑梦”的温暖与力量!
案例一:
同心向党增共识,民盟支部“强基”又“聚力”
作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标杆”,民盟金陵科技学院支部始终以“四新”“三好”为指引,用“硬核”举措书写基层组织建设的“金科答卷”。
支部坚持“理论学习+实践融合”,通过专题学习、新春茶话会、民盟之家建设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党派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让盟员在交流中坚定跟党初心。
支部以“人才兴盟”为目标,目前在职盟员中66%为高级职称,37%是40岁以下青年骨干,有4人入选省“333工程”、1人获“江苏省教学名师”……一支“高知、创新、担当”的盟员队伍正蓬勃生长。
从提交《加强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等人大提案,到参与民盟教育论坛圆桌对话;从助农采购脱贫地区产品,到举办江宁区民盟趣味运动会……支部用一件件实事,擦亮“参政议政有作为、服务社会有温度”的底色。
(详细案例见校党委统战部网站:
https://dwtzb.jit.edu.cn/info/1004/2873.htm)
案例二:
躬耕教坛铸师魂,他是党外人士的“多面先锋”
“既要做好‘教书匠’,更要当好‘追梦人’。”这是民建金陵科技学院支部主委于继明的人生信条。作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宁区政协委员、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他用“多面精彩”诠释党外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带领支部打造“民建智家”云平台,用数智化手段破解基层管理痛点,相关经验在省民建基层主委培训会上推广;支部先后获评市级先进支部、省级先进基层组织。
深耕机器视觉、无线传感网应用技术等领域,研发产品“无人抓放机器人”入选中国钢协智能装备类产品推荐目录;“散料抓放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及应用”入选国家安监总局、工信部矿山机器人典型场景应用项目;3年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论文发表30余篇;成果转化效益超亿元。
坚持“以德育人”,用言行诠释“四有”好老师的内涵。担任本科生导师及研究生导师,培养本科生60余人、硕士3名;获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等。
(详细案例见校党委统战部网站:
https://dwtzb.jit.edu.cn/info/1004/2883.htm)
“让运动成为习惯,让生命更精彩!”金陵科技学院以“党建带工建”为抓手,将“以体育人”融入教职工生活,用“运动”二字画出“团结奋进”最大同心圆。
《推进“以体育人”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出台,让运动从“选修”变“必修”。校领导班子每人参加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每人参加一个教工体育俱乐部项目、每年参加一次校内外大型体育活动,以上率下引领全校教职工培养运动习惯,同时,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为师生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3年投入63.57万元改造“职工小家”和“职工之家”,配备跑步机、急救箱、24小时热水洗浴间;联合红十字会开展急救培训,978名教职工掌握心肺复苏技能,配备体外除颤仪13台,做到重点场所全覆盖,学校获批“南京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基地”“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连续5届“冬季乐跑”吸引3667人次参与,被《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报道;两次作为江宁大学城马拉松校园赛道承办方,全体校领导与师生共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健康路;18个教工俱乐部(13个体育类)覆盖2200余人次,棒垒球、舞龙等特色项目成“新宠”。
(详细案例见校党委统战部网站:
https://dwtzb.jit.edu.cn/info/1004/2863.htm)
从民主党派的“同心同行”到党外专家学者的“双岗建功”再到党建带工建的“活力赋能”,这些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教育的典型,是我校统一战线广泛凝聚智慧与力量树典型、立标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缩影,期待更多的典型事迹和典型案例在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的过程中成功进入省委教育工委“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教育典型行列。